詹天佑 - 中国铁路之父
詹天佑(1861 年 4 月 26 日 - 1919 年 4 月 24 日),字眷诚,号达朝,祖籍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婺源),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(今广州荔湾区),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,被誉为"中国铁路之父""中国近代工程之父"。
1872 年,11 岁的詹天佑考取清政府第一批官派幼童赴美留学机会,就读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威士哈芬男生学校。1876 年,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纽哈芬希尔豪斯中学。1878 年,詹天佑成功考进美国耶鲁大学谢菲尔德工程学院,主修土木和铁路工程专业,并于 1881 年取得耶鲁大学学士学位后回国。
1881 年回国后,詹天佑先是被派往福州水师学堂学习兵舰驾驶,1882 年毕业后任海军"杨威"号战舰驾驶官。1884 年,他先后担任福州船政局后学堂英文教习、广州黄埔长洲实学馆外文教习。1885 - 1887 年,詹天佑在广东博学馆教习期间,参与修筑广东沿海炮台,并测绘中国首幅海图。1888 年,经同学邝孙谋推荐,詹天佑进入中国铁路公司任帮办工程师,开启铁路建设生涯。此后,他历任津榆、锦州和萍醴铁路工程师、新易铁路总工程师、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、洛潼铁路顾问总工程师等职。
攻克滦河铁桥难题
1893 年,在津榆铁路建设中,滦河铁桥工程遭遇打桩困境,詹天佑重新勘察河床地质,改选桥址,采用压气沉箱法,配以机器打桩和潜水作业,成功建成滦河铁桥。他成为第一个担任铁路工程师的中国人,也是第一个加入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中国工程师。
主持修建京张铁路
1905 年,詹天佑出任京张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。京张铁路居庸关、八达岭段地势陡峭,施工难度极大。他创造性地运用"人"字形线路,解决了行车陡坡难题;采用"中距凿井法"开凿隧道。1909 年,京张铁路全线通车,这是中国人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。
推动铁路标准化与行业发展
詹天佑在任职交通部首任技监期间,规划全国铁路网;担任"交通部铁路技术委员会"会长时,主持制订铁路工程标准及法规,为中国早期铁路标准化和法规建设奠定基础。他创立中华工程师学会,推动中国现代化工程学术事业发展。
人才培养与技术传承
在铁路修筑过程中,詹天佑言传身教,培养了大批铁路技术人才,为中国铁路事业储备了新生力量。他的工作方法和精神一直影响着后来的铁路建设者。
- 詹天佑纪念馆:位于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,展示其生平事迹和贡献
- 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:中国铁道领域最高奖项之一
- 詹天佑故居:位于广州荔湾区,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- 纪念雕像:在全国多地建立了詹天佑先生的纪念雕像